top of page

2023.10.28 性載法師—廣論總說04共下士道











☀ 世間說「貪」通常是從外在行為評斷,但佛法的「貪」講的是一種心。以分蛋糕為例,說出「我想要兩塊蛋糕」是一般人認定為貪心的外在行為,但只要我的內心開始對放在桌上的蛋糕黏著、耽戀,就是佛法說的貪心。這是一種很細微的觀察。

☀ 佛法講求的是一種對自己內心的觀察,只有不斷練習用智慧去看見內心的狀態,認識自己真實的一面,想改變時才會有相應的力量。相反的,在不瞭解自己的情況下,很容易判斷錯誤、劃地自限。教育小孩也是一樣,要看到他心裡那些好的素質,把它們提升起來。

☀ 「業」能歸類成三種屬性——善、惡、無記(非善非惡)。生起一個動機,就會對生命有一個影響性。認識什麼是造業的起始,造什麼業會有什麼果,很重要。在佛法的世界裡沒有巧合,一切都是業決定的。只要有因,就一定會感得對應的果。換句話說,在因上下功夫,一定能得到我想要的果。

☀ 對業果道理的了解,會給我們一種確定感——知道我怎麼做,對自己、對別人一定是好的;我一定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,讓我得到快樂,也讓我關心的人能得到快樂。這是佛法給我們生命的一種力量。



☀ 從思業到「思已業」 ☀

思會經過「審慮」而後「決定」。內心決定之後,動發身口的行為,稱為「思已業」。

☀ 業的力量 ☀

業會有力量—「業力」,串習後會越來越強。我們對境的自然反應,來自過往不停重複思考而創造的習慣。以麵包店為例,隨著一次次購買,讓自己對這裡的麵包有更強的見解,漸漸成為習慣,每次經過麵包店時,都會想買來吃。




☀ 業將要成熟的時候,會感發(發生)某些緣起(事情),使我們內心中出生樂受或是苦受的果,稱為「業感緣起」。例如,過去佈施種下的因將感果時,可能會出現某人要請我吃飯。

☀ 業的因果對生命的指引 ☀

了解業的因果關聯,能產生引導生命的方向。這個道理真正能運用的大方向,應該是未來投生的方向。人道、天道、畜生相比,一定是天人的環境更好。想投生何處,就要去確認如何造這樣的因。對業果有了正確的認知,生命中就擁有一股力量,哪裡不滿意,就在哪一處種善因。

☀ 發生希求後世之心 —— 學習預見未來的思考 ☀

透由學習,能認識到我們的慧力有限,只注意眼前事物。學習佛陀的智慧、理解行為和後果的聯繫,面對事情時能更自然地思考因果關係,預見更遠的未來、正確抉擇、造更純淨的善業。

☀ 皈依 —— 理性的信賴 ☀

選擇皈依佛、法、僧三寶,是因為佛、法、僧三寶是可以永久依靠信賴的對象。這份信賴要建立在時常聆聽、思考佛法,以理智的討論做出理性的選擇。澄清所有內容,內心沒有疑惑後,願意照著去做,才能幫助自己完成成佛的目標。


(以上內容經課程組義工節錄編輯,非完整原文,僅供參考,歡迎交流討論)

Comments


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.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