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2024.10.05 親近善士(八)

  • Admin
  • 2024年10月9日
  • 讀畢需時 7 分鐘

已更新:2024年11月20日


  每週一句

  • 十法經云:「於長夜中,馳騁生死尋覓我者,於長夜中,為愚癡覆而重睡眠,醒覺我者,沉溺有海拔濟我者,我入惡道示善道者,繫縛有獄解釋我者,我於長夜,病所逼惱為作醫王,我被貪等猛火燒燃,為作雲雨而為息滅,應如是想。」

  回家作業

  • 為什麼師父說,供佛的果報不如供師長?(手抄第3冊P87L6-P89L4)


 


  聽聞前行 棄自自在,捨於尊重廣海明月 第94講 00:00 – 03:05)

在跟師父學習的時候,曾經看過一個這樣的例子:某位法師一直要推展事業,有很多很多的計畫,很希望師父能夠批准他的計畫,但實際上師父是一個也沒有批准的。後來我就請問師父說:「為什麼他不能做那些事業?」師父就說:「哎呀!某人啊!非常容易好高騖遠,沒有注意到當下的緣起,而且一衝起來誰也攔不住,到時候他要吃很大的苦頭,他那個習性很難轉彎!一旦強轉,必定弄得人仰馬翻、頭破血流!」師父對他的指導,就是攔截他的計畫,給他踩煞車,外相上看起來就是這個也不讓做、那個也不讓做,只能老實看經典、學習。一直喜歡做很多事情的人,可能就會覺得憋悶。但是這個時候,如果能夠調整自己,隨順善知識的言教,用這段時間用心補足過去在學習教典上的缺失,那該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情。而且在自己最執著的事情上,也能夠修行觀父容顏、棄自自在、捨於尊重,很美好! 但談到棄自自在,談何容易啊!自己的習性,會一直把自己拉到自己特別執著的那個地方,所以這個時候要再把自己努力拉回來。在拉拔的過程中,一不小心對善知識非理作意,會認為善知識不信任自己、不重視自己,甚至會懷疑善知識覺得自己沒用,這樣的心思一旦出現,又沒有及時調整,就會跌入觀察過失、非理作意等等這樣的深淵。一旦沒有注意努力修信──修改自己內心中不信的那些觀點和感受,在善知識調整自己習性的時候,那是很危險的!反之,要朝著善知識指導自己的方向認真地改變自己,努力在很多緣起點上修信念恩,踏實地追隨善知識,調伏自己。幾年之後,我們可以觀察自己和他人,順善知識教和不順善知識教的這兩類,結果一定是天上地下,實在是差距太大了!十年看下來、十五年看下來、十八年看下來、二十年看下來,會越來越覺得師父的洞悉力是那麼準確、那麼慈悲!不敢忽視啊!


 


  上次課程回顧


 

  成佛地圖


  本週學習主題 道前基礎—親近善士】


本週廣論原文—特申修信以為根本 (P31LL5-P32L2)

下至唯從聞一偈頌,雖犯戒等,亦應就其功德思惟,莫觀過失,悉無差別。寶雲經云:「若知由其依止尊重,諸善增長,不善損減,則親教師或聞廣博或復寡少,或有智解或無智解,或具尸羅或犯尸羅,皆應發起大師之想。如於大師信敬愛樂,於親教師亦應信樂,於軌範師悉當發起恭敬承事。由此因緣菩提資糧,未圓滿者悉能圓滿,煩惱未斷悉能斷除。如是思已,便能獲得歡喜踴躍,於諸善法應隨順行,於不善法應不順行。」

白話譯文

對於曾領受過法恩的善知識,即使只從他那裡聽聞到短短四句的一個偈頌,也要心存感念。如果他有犯戒或其他過失等,也還是應該思惟他的功德,切莫看他的過失,同樣把他當成佛來看,毫無差別。《寶雲經》說:「若真正了解如法依止師長,可以使得我們的善業增長,無明、煩惱及惡業慢慢地減少,那麼不管這位親教師的知識廣博或寡少,有智慧見解或沒有智慧見解,清淨持戒或犯戒,都應該把他看成佛。如同對佛那樣的淨信、恭敬、愛樂,對於親教師也應該這樣;對於軌範師也都應該把他們當作佛一樣的恭敬承事。如果能夠這樣做的話,成佛的菩提資糧,未圓滿的都能圓滿,煩惱未斷除的都能斷除。懂得這層道理,才能歡喜奉行,對於種種善法就會照著師長說的去做,對於不善法就不會去做。」


  本週廣論原文—特申修信以為根本  (P32L2-L7)

猛利問經亦云:「長者,若諸菩薩求受聖教,及求讀誦。若從誰所聽聞受持,施戒忍進定慧相應,或是集積菩薩正道資糧相應,一四句偈,即應如法恭敬尊重此阿闍黎。隨以幾許名句文身開示其偈,假使即於爾所劫中,以無諂心,以一切種,利養恭敬及諸供具,承事供養此阿闍黎。長者於阿闍黎,作應敬重阿闍黎事,猶未圓滿,況非以法而為敬事。」

  白話譯文

《猛利問經》也說:「長者!想要學佛求受聖教、以及修學讀誦的行者。無論是從那一位善知識那裡聽聞受持到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這六度,或者是和集積菩薩正道資糧有關的內容,只要是跟法相應的,哪怕只是聽到最簡單的一個四句偈而已,都應該要如法的恭敬尊重這位善知識。而且恭敬的程度,應該是隨著他以多少語句文字、開示了多少的偈頌,就以多少劫的時間,盡心盡力的來行利養、恭敬和以種種的供具,承事供養這位善知識。長者!對於善知識,儘管做這樣如法的供養,尙不足以報答他的法恩,更何況是以不如法的方式來承事善知識。」



  本週廣論原文—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 (P32L7-LL4)

第三隨念恩者。《十法經》云:「於長夜中,馳騁生死尋覓我者,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,覺醒我者,沈溺有海,拔濟我者。我入惡道示善道者。繫縛有獄解釋我者。我於長夜中,病所逼惱為作醫王。我被貪等猛火燒燃,為作雲雨而為息滅,應如是想。」

第三、經常憶念善知識的恩德。《十法經》說:當我迷失在無明長夜中,一直輪迴於生死,是我的善知識來尋覓我;當我在無明長夜中,一直被愚癡覆蓋而昏睡,是我的善知識來覺醒我;當我沉溺在三有苦海中,是我的善知識來救拔我;當我墮入三惡道時,是我的善知識來導引我,為我指示善道;當我受困在三有牢獄中,是我的善知識為我打開繫缚;當我在漫漫長夜,被種種病苦所逼惱時,是我的善知識化作醫王來救治我;當我身受貪瞋癡等猛火燃燒時, 是我的善知識化作清涼雲雨為我息滅煩惱火。我們應作如此思惟,要對善知識發起如此強烈的感恩之心。


  本週廣論原文—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 (P32LL4-P33L3)

《華嚴經》說:「善財童子,如是隨念痛哭流涕。諸善知識,是於一切惡趣之中,救護於我。令善通達法平等性。開示安穩不安穩道。以普賢行而為教授。指示能往一切智城,所有之道。護送往赴一切智處。正令趣入法界大海。開示三世所知法海。顯示聖眾妙曼陀羅。善知識者,長我一切白淨善法。」應如此文而正隨念。一切句首,悉加「諸善知識是我」之語。於前作意善知識相,口中讀誦此諸語句,意應專一念其義理。於前經中,亦可如是,而加諸語。

《華嚴經》說:「善財童子每每想到善知識的敎誡,感念善知識的恩德而悲欣交集、痛哭流涕。因為善知識,把我從一切惡道中救護出來;使我能善巧通達一切法的平等性;為我開示趣向安穩的涅槃道,避開不安穩的輪迴道;還以普賢菩薩的行願內容來教導我,為我指示能通往佛地的所有道路,並護送我前往佛地;使我正確趣入如大海般深廣的佛法內涵;為我開示三世諸佛所知的一切妙法;展現聖眾不可思議的壇城、淨土。善知識所作的一切,都是為了增長我一切清淨善法。」應該像前面《華嚴經》經文中所說的,來隨念善知識的深恩。在每一句的句首都加上「諸善知識是我」這句話。憶念善知識恩德時,應該在自己前方觀想善知識的形像,口中讀誦上列諸語句,並專心一意地依照文義來隨念善知識的深恩。同樣的,前面《十法經》那段經文中亦可如此讀誦、思惟,並加上「諸善知識是我」這句話。

  本週廣論原文—隨念深恩應起敬重   (P32LL4-P33L3)

又如華嚴經云:「我此知識說正法,普示一切法功德,遍示菩薩威儀道,專心思惟而來此。此是能生如我母,與德乳故如乳母,周遍長養菩提分,此諸善識遮無利。解脫老死如醫王,如天帝釋降甘雨,增廣白法如滿月,猶日光明示靜品。對於怨親如山王,心無擾亂猶大海,等同船師遍救護,善財是思而來此。菩薩啟發我覺慧,佛子能生大菩提,我諸知識佛所讚,由是善心而來此。救護世間如勇士,是大商主及怙依,此給我樂如眼目,以此心事善知識。」應咏其頌而憶念之,易其善財而誦自名。

又如《華嚴經》所說:「善知識,為我(善財童子)宣說正法,總示一切法的功德,並完整開示菩薩的威儀(行住坐臥),我就是專心思惟這些善知識的恩德而來到此處。善知識就像母親,母親餵養我乳汁,善知識則授予我功德法乳,周全地長養我成佛的一切資糧,並為我遮除一切對修行不利的損惱。善知識如同醫王教我如何解脫老死;又如天帝釋般為我降下甘露法雨,讓我的善法增長廣大,如同月亮由缺到滿;又如陽光般為我照示出寂靜的涅槃境地。善知識的心,如同山王如如不動,對怨敵或親友都平等對待;善知識的心,猶如大海般寧靜,不受煩惱擾亂而動盪不安;善知識就像船師普遍救護沉溺於苦海中的每一個人,我善財童子就是懷著這樣感念心情,來到善知識面前。菩薩能啟發我的正覺智慧,導引我生起大菩提心,這些大善知識都是諸佛所稱讚的,我就是抱著此等清淨意樂而來善知識這裡。善知識如勇士般地救護世間的眾生,又如大商主般是眾生的前導和依靠,他給予我安樂,就好像有了智慧的眼目能破除無明黑暗。我以這樣念恩的心來承事善知識。」我們應該吟詠這些偈頌來憶念善知識的恩德,把善財童子的名字改成自己的名字來讀誦。


 

  分享討論時間


©2025 北23秋991班幸福列車 版權所有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