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.11.23 親近善士(十二)
- Admin
- 2024年11月27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已更新:2月8日
每週一句
《本生論》亦云:「悉不應遠諸善士,以調伏理修善行,由近彼故其德塵,雖不故染自然薰。」
回家作業
聽聞前行 【依師能令聞思修完美合一】(廣海明月 第514講 07:29 – 09:33)
下面說:「豈可聞思決擇此事,若修行時修行所餘。」聽了這個,思惟的時候想這個,修的時候修行另一個東西,就是這三者不相關。那這是在做什麼?但是實際上我們就是聽一套,研討的時候研討一套,然後在做的時候再做一套,就好像三套。那麼是誰把這三套變成都是一套?聽的也就是思的,思的就是修的。誰能夠把這個非常頑固的三套馬車合成一套、完美地契合呢?就是我們生命裡那個大恩人──善知識啊! 師父他講道次第就是這個意思啊!每天、每天,每一節課、每一節課,告訴我們怎麼樣地結合心續。所以能避免跑馬跑歪了、跑反了的那個人,就是善知識!沒有善知識,就算我知道了不向反方向跑,一出發有可能就是反方向跑,自己還特別倔強,認為我這就是目的、我這就是朝正向跑。因為沒經驗嘛! 所以跟善知識學習的時候,他就有一種強烈的對比性,比如說對做這個事情的動機,乃至在開始加行的時候,所有的行為是否依然朝向「為利有情願成佛」這樣的一個動機?還是我們突然把事情縮向現世的目標,就是此生怎麼樣得到名、得到利呀,怎麼樣快一點把事情完成啊!至於能不能造善業、是不是發菩提心,這都不重要了。這是不是反了?就是反了!但是我們一做事就會反,因為就只會這樣做事。 所以怎麼樣讓這匹馬真正能夠跑向目的地呢?不是你一放開之後牠自己跑,一定要什麼?要有一個牽馬的人──引導者。跟著他的方向才是去目的地,而不是去自己曾經的惡趣、去自己曾經的輪迴、輪迴、再度地輪迴。 大家認為呢?

上次課程回顧
成佛地圖

本週學習主題 【道前基礎—親近善士】

本週廣論原文—依止勝利 (P38LL7-LL5)
(第二、盡諸惡業、勝於供養諸多佛者)復次由其承事知識,應於惡趣所受諸業,於現法中身心之上,少起病惱,或於夢中而領受者,亦能引彼令盡無餘。又能映蔽供事無量諸佛善根,有如是等最大勝利。
白話譯文
其次,由於如理依止、承事善知識,能使本來要墮入惡趣受苦的諸多罪業,今生只是在身心上面稍微起一點病痛或煩惱,甚至於夢中受一點惡劣的情況,就能夠把未來在惡趣受報的業消除乾淨。又有超越供養無量諸佛的眾多善根等極大利益。
本週廣論原文—依止勝利 (P38LL5-P38LL1)
《地藏經》云:「彼攝受者,應經無量俱胝劫中,流轉惡趣所有諸業,然於現法因疾疫等,或飢饉等,損惱身心而能消除,下至呵責,或唯夢中亦能清淨。雖於俱胝佛所,種諸善根,謂行布施,或行供養,或受學處,所起眾善,然彼僅以上半日善,即能映蔽。承事尊重,成就功德不可思議。」又云:「諸佛無量功德神變,應觀一切悉從此出,是故應如承事諸佛,依止親近供事尊重。」
白話譯文
《地藏經》說:「真正為善知識所攝受者,原本須經過無量劫流轉惡趣的眾多惡業,能在這一世,只遭受種種疾病、飢餓、或身心損惱而得到消除。甚至只是受到善知識的呵責、或做惡夢,就能淨除這些惡業。雖然過去曾在無量諸佛前,種下種種善根,如布施、供養、受學學處等累積的眾善。但是,如果能以半日的時間,承事自己的善知識,這個善根功德就超過以上眾善的功德。所以親近、依止、承事善知識的功德,實在是不可思議。」又說:「諸佛的無量功德與神通,我們應該了解都是從親近善知識的功德而來的(如理依止善知識),所以應當如同承事諸佛一般的去依止、親近、供養、承事善知識 。」
本週廣論原文—依止勝利 (P38LL1-P39L3)
(第三、依止善士自然生出功德,故需依止者)《本生論》亦云:「悉不應遠諸善士,以調伏理修善行,由近彼故其德塵,雖不故染自然薰。」博朶瓦云:「我等多有破衣之過,如拖破衣,唯著草穢,不沾金沙。其善知識,所有功德,不能薰染,略有少過,即便染著。故於一切略略親近,悉無所成。」
《本生論》也說:「任何具足智慧的人都不應遠離善知識,當以調伏的態度依止善知識。若能親近善知識,他的功德之塵,即便不刻意去沾染,也會自然而然地受到薰陶。」博多瓦曾說:「我們大多數有成為破皮襖的危險,如同拖曳著爛皮襖,只會沾附草屑,無法黏著金塊一般,無法薰習到善知識的功德。容或有些許過失,就沾染上身。所以若是草率地略略親近善知識,是不會有所成就的。」

分享討論時間
師父開示:南普陀版手抄第1冊P19LL2-P20L7




真如老師開示:【目的是學佛,實際上是「學我」】(廣海明月 第16講 06:53 – 09:0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