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週一句
我等煩惱,極其粗重。多不了知依師道理。知亦不行,諸聞法者,反起無量依師之罪,即於此罪亦難發生悔防等心,故應了知如前所說勝利過患,數數思惟。
回家作業
佛法上的道理明明知道,但是就偏偏做不到。為什麼?宗大師告訴我們要如何做?(手抄第3冊P197-P98)
聽聞前行 【常敗將軍】(南普陀手抄 第16冊 P250 – P251)
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:我是一個常敗將軍!人家說「百戰百勝」,是啊,我是「百戰不退」!一直打下去。然後呢每打一次都敗,但是我敗完了以後就快樂。啊!我還在那兒打,這樣,我還在那兒打,是越打是越快樂,是越打越快樂!我曉得這樣打下去,總有一天被我打勝。 而且打的時候我也快樂,固然克服了這個敵人快樂,我挨打的時候也快樂,為什麼?我並沒有被軟暖習氣所困啊!我是跟煩惱鬥,嗯,我正在精進啊!因為精進所以挨打,欸,既然是挨打的話,我只要做對了,快樂,這個很重要、很重要!你能夠這樣的話,你自自然然而發現,並不困擾,並不困擾。
上次課程回顧
成佛地圖
本週學習主題 【道前基礎—親近善士】
本週廣論原文—攝彼等義 (P40LL3-P41L2)
第六攝彼等義者。世遍讚說尊長瑜伽教授者,應知即是如前所說。若一二次,修所緣境,全無所至。若是至心欲行法者,須恆親近,無錯引導,最勝知識。爾時亦如伽喀巴云,「依尊重時,恐有所失。」謂若不知依止軌理而依止者,不生利益反致虧損。故此依止知識法類,較餘一切極為重要。見是究竟欲樂根本,故特引諸無垢經論,並以易解,能動心意,符合經義,諸善士語,而為莊嚴,將粗次第,略為建設,廣如餘處,應當了知。
白話譯文
第六,分三個部份總結前面講述的五項義理(所依善知識之相、能依學者之相、彼應如何依師之理、依止勝利、未依過患)。一、終極希願的根本—依止善知識的利益:如上所述,普遍傳頌的「上師瑜伽」的教授,也必須如前所述那般,理解僅一二次修習所緣境 ,達不到任何成效。如果發自內心要修習正法的話,就必須長久依止無錯謬引導修行之道的勝妙善知識。那時也應如伽喀巴大師說的:「依止上師的當下,就擔心會有捨離之處。」如果不明白依止法而依止,無法生出利益,反而導致虧損。正因為見到這些依止善知識的法類,比其他任何法類都更加重要,是終極希願(成佛)的根本,因此援引無垢的佛經及釋論,並用易於理解、能轉動心意,而且符合眾多勝士嘉言作為來彰顯依止善知識的重要,建立起粗略的次第,至於詳細的內容則應從其他典籍中閱知。
本週廣論原文—攝彼等義 (P41L2-L5)
我等煩惱,極其粗重。多不了知依師道理。知亦不行,諸聞法者,反起無量依師之罪,即於此罪亦難發生悔防等心,故應了知如前所說勝利過患,數數思惟。於昔多生,未能如法依止諸罪,應由至心而悔,多發防護之心。
白話譯文
二、宣說如果未能如理依止善知識的過患 :我們的煩惱非常粗重、不了解依止上師的軌理、知道了也不照做,卻又四處聽法,如此將 會生起無量依師的罪過,對此也難以生起懺悔過去所做,及防止未來再犯等心。所以應如上述。了解勝利與過患,並一再思惟 。發自內心懺悔往昔多生以來眾多未能尊循依止法的罪業,多方策發防護之心。
本週廣論原文—設彼等義 (P41L5-L7)
自應勵備法器諸法,數思圓滿德相知識,積集資糧,廣發大願,為如是師,乃至未證菩提以來攝受之因。若如是者,不久當如志力希有常啼佛子,及求知識不知厭足善財童子。
三、教誡必須致力於一切生中都得到善知識攝受的方便:自身應該勤奮修習各種堪為法器的條件、再三思惟善知識的圓滿德相,造集直至未獲菩提以前都得到如此善知識攝受的因 - 積集資糧並多番發願。如果能這麼做,不久就能像「大般若經」中的「常啼菩薩」於精進求法中執持罕見的堅決意志力,以及「華嚴經」中「善財童子」勇猛追隨善知識求法而永不疲厭一樣,最終獲得大成就。
分享討論時間
師父開示:南普陀版手抄第3冊P187L2-LL1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