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以空白搜尋找到 78 個結果

  • 2023.09.23 如亨法師—廣論總說02道前基礎

    ☀  整個佛法的內容,透由甲一甲二甲三已經講完一遍了,但可能太精略,對條件不夠的人來說,還不是很懂。所以從【甲四*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】再講得更詳細,開展出四個法類,就是「依師、修軌、暇滿、道總」。 ☀  佛法不離世間法,站在世間的基礎上昇華、提昇,釐清錯的,肯定對的,而不是完全否定世間的運作、組織、道理。「依師、修軌、暇滿、道總」四大法類,在世間都有相似的內容。  ☀  【丙一*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】:用分析的角度來說明,宗大師立出的第一個命題——修學佛道的第一步是要找到好老師(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)。下面的丁一到丁六都在論述這個命題。 ☀「能依」與「所依」:依止是個動詞,表示「我要去親近、依靠」。在一個動詞前加上「能」跟「所」,就可以指涉兩個對象,佛法常藉此精鍊地探討主體跟客體間的關係。 ☀ 在佛經中稱老師為善知識,因為善知識告訴我們善惡的揀擇。 ☀ 宗大師鼓勵我們先當好學生,未來成為好老師。當老師時,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則;當學生時,提醒自己要敬法法師屬意、上課認真學習。拿這兩種標準不斷要求自己,不但會是一個好老師,也會是一個好學生。 ☀ 好老師不是你去找的。當你成為了好學生,好老師會來找你。 ☀ 「依師」說的是找到好老師,「修軌」說的是養成好習慣、好的做事態度。有好老師的相助,加上我自己好習慣的配合,相得益彰,如虎添翼。 ☀ 【正明暇滿】正明=解釋、定義。暇滿=閒暇+圓滿。這個章節在告訴你:你很棒,你具備了好條件,你要好好疼愛自己,你是值得被疼愛的!接下來,就是有沒有珍惜自己的好條件、相不相信自己。要有這份志氣、要有這份決心。 ☀ 八無暇 = 六道輪迴中,八種很悲慘、沒辦法修行的狀況。我們自己常常製造很多無暇(比方說追劇)。有時是客觀的情況,有時是主觀的心情,把自己逼迫到沒辦法修行的境地。 ☀ 【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 】:道總=菩提道的總體=整個的修行要這麼走、要有這些方法和裝備。對沿途的過程要清清楚楚。是因為清楚,而產生信心,不是因為有信心就盲瞎盲撞,這樣一定走不完全程。 ☀ 阿底峽尊者提出的三士道架構太精彩了!《廣論》用三士道(初級課程、中級課程、高級課程)來濃縮、介紹整個佛道,把佛法講得清楚、明白、實用。 ☀ 聽聽佛法怎麼論述這個世界、怎麼看待該如何生活。不用馬上相信,請用正住、具慧、希求、敬法法師、屬意來學習,聽清楚,想一想。 (以上內容經課程組義工節錄編輯,非完整原文,僅供參考,歡迎交流討論)

  • 2023.11.11 種樹女王與企業家的永續協奏曲

    ☀ 慈心基金會2010年決定投入種樹,很難,當時也沒有這個技術。董事長跟我說,日常老和尚在基金會成立時,講了這句話:「如果這是應該要做,而又沒人做的,那就我們來做!」「這不是難不難,是該不該!」 ☀ 那些前輩不怕難的精神,對我都是啟發。像身在一個大家庭,爸爸叔叔伯伯阿姨哥哥姊姊都是「不是難不難,而是該不該」的勇士。輪到我這小妹,我也沒有辦法說不啊~因為我的家風就是這樣。周圍都是獅子王,大家都在獅子吼,雖然我小小的,但還是可以努力,叫一聲「汪!」——就是用這種精神開始的。 ☀ 2018年在摩納哥的會議中,我代表慈心,想說立下高一點的目標讓我們去追,上台大聲說出「one billion」,大家一直鼓掌,回來才知道那是十億。其實是可以改的,但我覺得不要改。因為四百個環保團體要分一兆棵樹,如果大家都只是量力而為,這怎麼辦?所以我們還是要努力,先發願再來做。 ☀ 我們的老師說,你相信你發的願是你的未來嗎?很多人覺得就只是發願,但「願」會引生「遂於其因,集資淨障」——突破障礙,把缺少的條件集合起來。運用佛法,結合世間的做法,會引生朝著願望的行動,變成走向這件事的命運,最後變成現實,到眼前來。 ☀ 我們心裡覺得蒙古好像很遠。其實那邊發生沙塵暴,三天後就會吹到台灣來,十天後跨越半個地球,吹到加州。蒙古發生的環境問題,十天後,半個地球都受影響。我們的種樹行動看起來在支持蒙古,但其實是在保護自己。 ☀ 蒙古實在太大了,我們必須四兩撥千斤,挑重點做。影響力很大的做法就是教育,教育就是傳遞,把技術經驗教給當地人。 ☀ 種樹這件事,最重要的是帶動人們對他人、對於小生命以及環境的關心。如果我們能身體力行,自作教他真實努力去做,這股力量帶動起來是很不可思議的! (以上內容經課程組義工節錄編輯,非完整原文,僅供參考,歡迎交流討論)

  • 2023.11.25 如亨法師—廣論總說06共中士道

    ☀ 戒律像是修行的軌道,沿著它前進,保證能順利到達目標。也是因為知道目標,所以先做了完整良好的規劃,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,都跟最後的目標相吻合。 ☀ 被戒律綁住的感覺,就像行車時繫上安全帶,初時覺得綁手綁腳,但這份束縛其實是一種保障,能幫助我們平安走到目的地。因此也可以說,戒律是修行者的護身符。 ☀ 祖師奔公甲的種種行誼,都說明了佛法的修持,應該從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下手,不斷看見煩惱、鬥煩惱。此刻我們比不上祖師的功力,但按部就班,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就非常好。 (以上內容經課程組義工節錄編輯,非完整原文,僅供參考,歡迎交流討論)

  • 2023.12.02 廣論總說—共中士道複習

    一起順著共中士道的脈絡來思考:我常被自己的情緒牽著走嗎?我面對死亡的態度是什麼呢?如果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,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,我要如何從「掌握當下一念」出發,走進更美好的未來?

  • 2023.08.12 許有勝+吳曜宗—生命向日

    ☀ 學習廣論 ☀ 班長李月珠:「我是說,好啊,可以來啊,她說:『這個人很兇』,我說:『沒有關係,再怎麼兇的人,只要願意來上課,就可以得到師父的攝受;沒關係,讓師父來教他。』」 ☀ 決心戒毒 ☀ 許有勝:「其實最痛苦的是前一個禮拜,就是全身的肌肉乃至於骨頭,都像是蜜蜂或螞蟻這樣子在鑽,那是二十四小時的⋯⋯不過我很堅持,我不能這樣倒下去,再苦我也要熬過去,我要把身體弄好,我才有辦法幫助我女兒。」 ☀ 一心祈求 ☀ 剛學廣論我就拜懺,開始有很強烈想轉業的心情。學了廣論知道這個業,與我想走的是背道而馳。每天越來越劇烈,就是厭惡這個(賣豬肉)行業,當時幾乎是沒有可能轉換別的工作,唯一的辦法——向師父啟白,祈求我能儘早脫離這個不善業。 ☀ 農場同行 ☀ 萬發師兄:「(農場整理)我也是跟著他做啦,他有做,我才做;他不做,我也不會去,因為沒那個意義,我們不是為了做而做啦,是為了關心一個人而去做,是為了增上生而做。」 ☀ 節錄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 ☀ 「⋯⋯設復有人,若有罪,若無罪,杻械枷鎖,檢繫其身,稱觀世音菩薩名者,皆悉斷壞,即得解脫⋯⋯」 ☀ 因緣不可思議 ☀ 吳曜宗:「因為學了佛法,我相信有些因緣不可思議!當我發了一個善心去做這件事,佛菩薩知道我錢不夠,幫我開了一扇門,這個仲介,從頭到尾只有一組人出來買,沒有第二組人,就這一組人竟然能夠在一個月內完成,出的價錢又是我預期的,完全足夠來買這個農場。哎,真的是不可思議啊!」 ☀ 利益更多生命 ☀ 吳曜宗:「本來初發心只是要幫助有勝度過這個難關,⋯⋯在那個農場耕耘三年,已經把一個垃圾堆農場轉換成有機農場。我在福智學習,知道有情眾生,也知道做有機就是沒有用農藥,就是不殺生,所以當時也是希望有勝師兄能夠繼續耕耘。」 ☀ 由佛法看世間法 ☀ 吳曜宗:「我在向日農場碰到挫折的時候,會運用學習到的《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》的內涵,修正自己的思惟角度。這個跟我們過去在企業經營時,是完全不同的思惟、不同的理路。」 ☀ 思考福報的來源 ☀ 吳曜宗:「像我這種從貧窮家庭長大的孩子,為什麼能夠碰到一群貴人,能夠合夥做生意,能夠很順遂的走到現在。我知道是布施,感得這個一個福報。」 ☀ 佛法的重要理路 ☀ 吳曜宗:「佛法裡面有兩個最重要的理路,我聽進去了;也運用了。一個就是『無限生命』。生命,不是只有這一期,生命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另外一個就是『業果』,種什麼因結什麼果。」 ☀ 延續福報的方法 ☀ 吳曜宗:「像我這麼一個平凡的人,此生感得這些福祿,我認為絕對是過去生所造善業。所以在向日農場,我跟有勝在搭配時,一路的顛簸、一路的磨難,都沒有減退我們的發心,原因就是我們認為把善因種下去最重要,果相不是現在要追的。」 ☀ 「我行未逮,我心正長」——《宗喀巴大師偈讚》 ☀ 真如老師:「在貌似絕望的困境中,我的心就是希望本身。」 (以上內容經課程組義工節錄編輯,非完整原文,僅供參考,歡迎交流討論)

  • 2023.08.26 阿伯+阿M—一段追尋幸福的旅程

    ☀  哈佛大學耗時75年進行關於「快樂」的研究,得到一個明確結論——「良好的人際關係」能讓人更加快樂和健康,而不是財富、名望,或更加努力工作。 ☀  與哈佛大學的研究不謀而合,侯文詠從四百多位癌末病人身上學到——生命最重要的兩件事,是「關係」與「意義」。很多人的悲劇在於,不是不知道要做什麼,而是知道要做什麼,卻仍然沒有做。 ☀  觀念會影響行為,行為慢慢化成習慣,習慣形塑性格,最後,性格造就命運。顯然「觀念」無比的重要。有對的觀念,才可能擁有我想要的人生。 ☀  我們每天看到聽到的資訊量大約是1TB,但只會選擇其中千分之一我喜歡或想要的來處理,處理完變成「念」,也就是當下的心理活動。千分之一的世界不等於真實世界,那千分之一甚至會擋住其他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訊息。——擴大我觀察的範圍和角度,「念」就會不一樣。 ☀  「觀念」的三種角度:觀過念怨、觀光念閒、觀功念恩。這三種我們心裡都有,只是偏向某一種比較多。對外界發出的訊息和能量會有反作用力:觀過念怨的人常常對自己不滿意,觀光念閒的人可能不太照顧自己,觀功念恩的人則是除了看到別人的好,也會不斷為自己加油打氣。——「觀功念恩」幫助了誰?其實是自己。 ☀  日常老和尚的幸福學定理:看別人的過失,別人不一定受害,但自己一定受害。看別人的功德,別人不一定有好處,但自己一定有好處。 ☀  阿M提問:我身邊有很多長輩,覺得在年老的時候已經沒有希望。如何陪伴他們,讓他們的生命是無限的,對未來是有希望的? 法師回答:你的心看見希望,你的心看見人生真實的意義,你的心覺得生命有希望,你才能把這個希望,傳達給那些絕望的人。那我們的心怎麼看到希望,怎麼每天都活得朝氣蓬勃一點?觀功念恩就有這個好處。你試試看,當你把別人的好處越看越多之後,漸漸地你會發現,你看自己的好處,也會比較容易看得見。 ☀  阿M:有一天突然想到,過去我每天都跟人家拿,不曾給過別人,現在我竟然可以給人家。因為父親給我的舞台,我才開始知道要去珍惜現在的福報。你看到老人在笑,你看到家屬對你回頭一笑,那個快樂只有我得到。 ☀  阿M:103歲的媽媽教我,先讓,讓了以後你的心胸自然會打開,對方也會被你感動,然後你再來忍,你就會忍過了。 ☀  阿伯:不要停止學習,要安排時間在有意義的工作跟你的興趣上。這樣的話,才可以保持不會太快老的速度。 ☀  阿伯:要經營公司,如果心不一致,這家公司絕對沒有發展,所以我從心的教育開始。信仰不是高不可攀,而是從我們內心的修養開始。我注重員工的心靈,而且注重員工的健康。員工心與身的健康如果建立好,每個人一定會為公司發展而努力。 ☀  阿伯:發生一件事情的時候,思想裡面存什麼觀念,非常重要。如果用強硬的心態,生生世世沒完沒了;如果保持「原諒」與「感恩」的態度,這件事今世可以圓滿結束,來世就不一樣。 (以上內容經課程組義工節錄編輯,非完整原文,僅供參考,歡迎交流討論)

  • 2023.09.09 如亨法師—廣論總說01道前基礎

    ☀  一本書不用在意它厚不厚,而需在意內容好不好、重不重要、正不正確。學習的重點也不在於學得久不久,而在於是否能夠用得上。 ☀  阿底峽尊者受邀入藏後,寫出六十八個由淺入深的偈誦,回應藏王的七大疑問;這份如火炬般散發著光芒的回應,名為《道炬論》。三百年後,宗喀巴大師以《道炬論》為核心發展,撰寫出的經典,就是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。宗喀巴大師本名洛桑札巴,意為「善慧名稱」。大師出生於青海旁「宗喀」這個地方,「巴」是一個尊稱,故稱呼大師為「宗喀巴」。 ☀  要有一個概念:這本書要帶進自己的身心靈、學一輩子。古人九月九日登高望遠,我們如今站在宗大師肩膀上,看向生命更高處。2023年9月9號,希望2399班的你們長長久久學下去。 ☀  廣論第一頁是〈釋迦牟尼佛像〉。釋迦牟尼佛右手邊的彌勒菩薩是當來下生佛,左手邊的文殊菩薩智慧圓滿,是許多佛的老師。第二頁是〈宗喀巴父子三尊像〉。大師右手邊是賈曹杰,「賈曹」是接班的意思,「杰」是厲害的人,賈曹杰意指宗大師接班人。大師左手邊是克主杰,「克主」指智者,「杰」是厲害的人,連起來的意思是智者中的智者。 ☀ 學習的正確態度 ☀ 未來學的時候,不要在意進度,而是要在意有沒有聽懂。 ☀ 如何能夠越做越好 ☀ 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其實是告訴我們做人處事道理的一本書。我們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,不要只依靠自己的生命經驗,而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遠眺。從千年的智慧中學習如何修改自己,如何成為更好的人。 (以上內容經課程組義工節錄編輯,非完整原文,僅供參考,歡迎交流討論)

©2025 北23秋991班幸福列車 版權所有

bottom of page